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速,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等技術日漸成熟,為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機遇,“人才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人才極度缺乏依然是中國汽車行業“最大的瓶頸與最大的痛點”。
日前,《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在上海正式發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汽車人才的發展目標、機制體制改革、保障措施等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設好汽車人才生態體系的政策建議。該《研究》填補了我國汽車行業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對我國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產生深遠影響。”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對《研究》的發布給予了高度評價。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中國汽車產業也進入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戰略機遇期。我國對汽車產業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對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強烈。
針對此,工信部裝備司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共同開展中國汽車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經過產、學、研各界20多位專家群策群力,歷時兩年半的時間,最終形成了包含一個總報告、一個發展綜述、七個分報告及一份目錄的研究成果。
解決人才問題成當務之急
付于武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悄然發生著深刻變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等趨勢,為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機遇。但是汽車產業最大的瓶頸、最大的痛點,是人才的極度匱乏。
該《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人才問題。
人才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我國汽車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汽車產業人才市場主體沒有完全到位,制約了汽車產業人才自主、自由發展機制的形成,也阻礙了汽車產業人才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體系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人才激勵機制與從業者的期待仍有較大距離;人才評價機制創新推進滯后。
人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從汽車產業來看,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尚有提升空間,新時代對人才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受到企業性質和地域條件的制約,零部件企業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和高端人才的穩定性明顯不足,汽車后市場領域的人才結構也難以應對社會對汽車消費升級的要求。未來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無疑將以人才競爭為核心,因此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汽車強國戰略的當務之急。
汽車人才供需矛盾仍待解決。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汽車專業的學科建設仍然跟不上汽車工業發展的需要,尤其在新技術領域、交叉學科、跨界跨領域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問題突出。面對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迫切需要從單一車輛工程專業向車輛工程類或車輛工程專業族的方向發展,不斷推進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也將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汽車產業和教育界的攜手努力。
人才的國際化水平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要求中國汽車產業必須擁有一批活躍在世界舞臺的領軍者、科學家和工程師,要求汽車企業擁有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各層次人才。遺憾的是,目前汽車產業和各企業的相關人才儲備尚在進行中,社會化的國際化人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汽車產業走向世界的步伐。
重外部人才引進輕自我人才培養的問題依然存在。從長遠看,要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國內自主培養應當成為主流,包括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工程技術人員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目前,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聚焦于外部引進人才和高端人才,對營造有利于本土人才發展環境的關注度與激勵機制不足;二是對海外人才重引進、輕管理,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人才總量穩步增長 人才結構出現變化
《研究》還以《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為指導,結合汽車產業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要求,對未來中國汽車制造業人才的需求給出了預測。
中國汽車產業在未來一個時期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必將帶來汽車產業人才資源總量的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和2025年,我國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從業人數將比目前分別增長15%和30%,分別達到555萬人和628萬人左右,但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帶來人才結構的變化。
經營管理人員:由于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將出現先降后升的情況,2020年的人才總量將比目前減少11%,2025年將比目前增長4%。屆時,經營管理人才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5.5%下降到4.2%左右。
工程技術人員隊伍中的研發人員:由于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不斷加大和研發活動開始從產品開發領域向應用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延伸,與高校和各類科研機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多,對研究人員的需求愈加強烈。預計2020年和2025年,研究人員總量將分別比目前增長43%和133%。屆時,研發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17.4%提高到22%~30%。
工程技術人員隊伍中的其他技術人員:隨著企業更加注重戰略層面的謀劃和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技術人員隊伍的規模也將穩步擴大,2020年和2025年將分別比目前增長40%和77%。屆時,他們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25.3%提高到30%~33%。
生產工人:隨著智能制造的應用,高技能人才隊伍將大發展,普通技術工人的數量將下降。具體而言,2020年和2025年生產工人中高技能人才將分別比目前增長139%、412%,同期普通技術工人的數量將比目前分別下降27%和74%。屆時,高技能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4.8%提高到10%~19%,在生產工人隊伍中所占比例將從目前的9.3%提高到2020年的25%和2025年的67%,越來越多擁有大專或本科學歷的人員投入生產一線,成為高精尖設備的操作者,而普通技術工人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47%下降到2020年的30%和2025年的9%。
在汽車企業集團從事營銷工作的人員:隨著汽車營銷模式的不斷創新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汽車營銷必將呈現線上線下多種模式并行的局面,社會上營銷企業的集團化發展速度也將影響到整車企業營銷部門的人員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從總體看,未來營銷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的比例將在3%~5%。
伴隨著上述變化,2020年和2025年汽車制造業從業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將分別為37%和39%,汽車制造業人才貢獻率將達到47%和52%。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