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2系列全面上市后,芯片短缺愈演愈烈。
據相關行業媒體消息: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大廠四季度訂單滿載,主要廠商甚至2021上半年所有制程產能都被預定。
芯片代工商一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晶圓產能已緊張到不可思議。”
與此同時晶圓代工價格也持續上漲,中信建投預計:國內四季度晶圓代工報價有望漲價10%-15%,2021年報價預計上漲20%,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隨著5G、物聯網、數字化應用的落地,芯片的應用場景激增,需求持續高漲。如今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供需矛盾日益嚴重,芯片緊缺這只“蝴蝶”輕輕煽動翅膀,在越來越多行業掀起颶風。
半導體景氣持續傳導,產業鏈企業受益
近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報告指出:全球第三季度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達到194億美元,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16%。這一季度出貨量超過2019年第四季度的178億美元,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盡管疫情初期,傳統設備以及汽車制造業下滑,但隨著5G以及物聯網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和3C電子制造的增長,以及國內市場的迅速復蘇,半導體市場逐漸出現了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趨勢。如今三季度半導體的景氣度也充分印證了全球芯片緊缺的影響力。
立足半導體產業鏈,無論是晶圓代工還是封裝測試都全線吃緊,對此產業鏈不同環節企業都受到了正面影響,選擇“正面出擊”。
在晶圓制造方面,代工和產品漲價讓諸多國內龍頭廠商受益,也有企業大力“氪金”,
另一方面,半導體景氣也逐漸傳導到封裝測試等環節,為IC端廠商架起更多市場。例如電源模塊供應商RECOM就為了順應更多應用場景需求推出更具競爭力的3D電源封裝產品,與PCB廠商合作,在提高性能的同時也能夠幫助相關廠商縮短上市時間。
與此同時,半導體產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也衍生了對相關制造設備的需求。
此次芯片短缺充分暴露了國內長此以往依賴進口的問題,國外疫情影響下,供需不平衡的情況為國內半導體產業企業帶來更多機遇,也將有效加速芯片國產化的步伐。
對于制造設備供應商來說,半導體制造相關業務也將迎來更多機遇。
汽車芯片供需告急,國產替代有待加速
芯片短缺進一步發酵過后,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近日關于“芯片短缺導致車企停產的消息”引發熱議。
就在今天,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也表示,芯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并沒有部分媒體報道的那么嚴重。
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芯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據知情人士分析:由于芯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
據相關汽車行業媒體報道,諸多車企對芯片問題作出了正面回應:
“目前,德國大眾和大眾中國正與相關供應商開展協調工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回應,由于全球芯片產業供應短缺,上汽大眾個別車型的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一汽大眾方面也表示,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
廣汽本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廣汽本田因為芯片供應不足導致部分車型生產受限。
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蔚來汽車高層表示,暫時沒有影響,蔚來已提前有所準備。比亞迪方面則表示:“比亞迪在新能源電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產業鏈,不僅可以充分自給,還有余量外供。”
此次芯片短缺迅速波及汽車制造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停工停產情況嚴重導致芯片產能下降;
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下的線上辦公等促進了消費電子的增長,芯片供應商更多地向3C行業傾斜,而汽車行業原本在芯片市場占比就不大,在國內汽車行業迅速復蘇過后,芯片供應商未能迅速調整過來。
從波及車企的情況來看,傳統車企受到的影響似乎更嚴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由于很多企業產能本身不高受到的影響并不嚴重,如比亞迪一類的廠商則憑借芯片自給免受影響。
這足以看出國產化的重要性,在國外核心零部件供應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國內資源無法迅速對接是導致車企生產受到影響的重要原因。
因此無論對于車企還是半導體企業,國產化都有待加速。
近日,據SEMI和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SEAJ)從80多家全球設備公司的月度報告中收集的數據顯示:
從按地區劃發的季度結算數據來看,第三季度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和北美。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半導體設備出貨量 季度結算數據(單位:十億美元)
據悉,中國大陸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位居第一,然而正如此前我們在:一地雞毛的“造芯”運動,終究還是錯付了一文中所看到的,國產芯片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反觀國外半導體廠商,就在月初,意法半導體舉辦了2020工業峰會,更多地將其產品下沉到了電源和能源、電機控制以及自動化相關的垂直行業當中。
小編認為:從行業角度來說,國內芯片廠商應當將目光放在更多應用場景,避免同質化競爭,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加強與垂直領域設備廠商的合作,立足長遠,把握未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