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新能源汽車新政一浪接一浪,多地加大布局充電樁力度。從建設滯后到“適度超前”,業內預計,未來三年,充電樁產業將迎來大發展,市場規模達千億級。不過,在充電樁規模快速擴大的當下,充電樁投資者和建設企業短期內仍難盈利。
多地推進充電設施建設
近期,多地開始推進充電設施建設。10月11日,《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通過。按照《方案》,到2018年底,廣州力爭各類充電樁(機)保有量達7萬個,到2020年達10萬個。
除了一線城市,成都、合肥等城市的充電設施建設也都在積極推動中。10月27日,合肥市財政局局長吳利林透露,合肥今年擬建設3-4萬個充電樁。同日,成都市正式實施的《關于鼓勵和規范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至2018年底,該市充電樁達到1萬個,2020年底達到2萬個。
短期內或難實現盈利
在充電樁規模快速擴大的當下,卻有一個難題擺在充電樁投資者、運營商和建設企業面前——如何擺脫不斷燒錢的困局實現盈利。
幾乎所有運營商都認為充電樁行業還處在投資期,短期內無法盈利,這意味著充電樁行業將要進行一場長久的“消耗戰”,而那些中小運營商將很可能出局,整個行業會重新洗牌。“盡管目前盈利難度還很大,但布局充電樁的計劃不會發生變化。”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2020年市場規模或破千億
既然不賺錢,企業布樁的積極性為何會如此高漲?不少相關企業人士表示,看好該市場的未來。
這來自于各方對新能源車銷量的看好。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 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200萬輛,累計產銷量500萬輛以上。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預計屆時我國充電設施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充電樁的商業價值不僅體現在充電業務上,還包含以充電樁為入口的廣告、保險、金融、售車及汽車工業大數據等,基于這些,充電裝備市場因此成為“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