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7年前,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印發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正式叩開了分散式風電市場的“大門”。
不過,被寄予“厚望”的分散式風電此后發展卻一直“遇冷”。已投運項目的裝機容量微乎其微,且多屬于探索性質,效益性、規模性表現并不突出,個別成功案例也并無可復制的普適性。眼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一騎絕塵,僅占全國風電并網總量1%的分散式風電卻難以望其項背。
誠然,裹挾在開發成本高、經濟性差、并網難,以及電力消納滯后等迷局之中的分散式風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慶幸的是,此次政策松綁使得分散式風電擁有了更大的消納空間和裝機規模,也讓開發商、整機商以及社會資本紛紛涌入,一時間呈燎原之勢。
“分散式是中國風電未來的希望,如果它搞不起來,中國風電就沒有前途。”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坦言。
靜默許久的分散式風電,如何在政策紅利下打破僵局?卷土重來后的分散式風電,又能否就此駛入發展“快車道”?
打破體制“玻璃門”
隨著陸上非限電地區5.5米以上的風資源幾乎被瓜分殆盡,風電發展從風電大基地轉向集中規模化開發與分散式開發“兩條腿走路”。
為達到2020年我國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處于發展瓶頸期的風電行業不得不硬著頭皮迎難直上。與發展已趨飽和的集中式風電相比,具備公共電廠性質的分散式風電把分散的、不夠集中的風能資源利用起來,挖掘中東部地區風電開發的經濟效益,成為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補充。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增風電吊裝容量1958萬千瓦,新增風電并網裝機1503萬千瓦,雙雙較前幾年有所下滑。與此同時,通過技術創新,低風速資源也具備了經濟開發價值。據國家氣象局評估,中東南部風速在5米/秒以上具備經濟開發價值的風能資源達到10億千瓦,分散式風電開發體量達3.5億千瓦,可以滿足未來的開發需求。
與國家能源局2017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相比,《辦法》將風電并網電壓等級由35KV及以下擴展至110KV及以下,將限定條件放寬,將大大拓寬消納范圍,減少電網約束,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辦法》將項目規模從2萬千瓦放松至5萬千瓦,將釋放更大的容量空間。